在北京,中信科移動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實驗室里,科研人員正熱火朝天地討論著6G設備的技術細節,首席科學家孫韶輝位于其中,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未來的堅定信念。近日,我國成功發射了衛星互聯網低軌08組衛星,這標志著我國衛星互聯網組網應用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孫韶輝,這位中國信科集團移動通信領域的領軍人物,在接受專訪時透露,我國低軌衛星互聯網組網建設正在加速推進,不久的將來,初步組網商用有望成為現實。他指出,與美國“星鏈”相似,我國也已向國際電信聯盟申報了多個低軌衛星互聯網星座計劃,其中包括中國星網的GW計劃、上海垣信的G60計劃以及藍箭鴻擎的HH3計劃。
中信科移動,這家總部位于武漢的企業,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設有分支機構,是我國低軌衛星互聯網產業的先行者與核心參與者。該公司不僅牽頭開展星地融合和衛星互聯網標準體制研究,還全面參與了基于5G體制的衛星互聯網技術論證與標準制定,是全球衛星NTN與星地融合技術領域的重要力量。
孫韶輝在移動通信領域有著深厚的積累,他主持和參與了20余項國家重大工程與重點科研項目,擔任過我國移動通信4G、5G和6G推進組的標準工作組負責人。他解釋,目前衛星互聯網的第一階段商用主要面向遠洋貨輪等行業用戶,提供移動寬帶服務,而大眾用戶通過手機直連衛星的方式,暫時仍以語音和短信為主,衛星寬帶的直連手機能力還在技術攻關與測試中。
在中信科移動的衛星互聯網實驗室里,記者見到了兩款已投入使用的Ka頻段移動寬帶接收終端,其體積相當可觀,但令人振奮的是,這類終端已經可以實現車載。孫韶輝表示,公眾體驗衛星互聯網很可能將從搭載此類終端的車輛開始,無論是駕車穿越沙漠與森林,還是駕船馳騁海洋,都將無需再擔心“無信號”的問題。
衛星互聯網的加入,將與地面基站形成“空—天—地”一體化通信網絡,實現全球全域、全天候覆蓋與高速互聯。這一技術的普及,將極大地擴展移動通信網絡的覆蓋范圍,使得廣袤的海洋、沙漠與森林也能與“數字世界”緊密相連。
談及6G的發展,孫韶輝表示,按照規劃,6G預計將在2030年前后實現商用。他解釋說,每一代移動通信都要經歷關鍵技術驗證、系統設計、小規模組網驗證、商用產品研發與試商用等一系列階段,目前6G正從關鍵技術驗證邁向系統設計階段。到2030年6G商用時,5G衛星互聯網也將逐步演進為6G的星地融合網絡,屆時將實現地面網絡、衛星與低空平臺的深度融合,構建“空—天—地—海”無縫覆蓋的全域網絡。
孫韶輝的職業生涯與國家科技發展緊密相連。從3G時代的“跟跑”,到4G時代的“并跑”,再到5G乃至6G時代的“領跑”,他和他的團隊一路攻關,成為了國際移動通信領域的核心貢獻者。他們不僅推動了我國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還為我國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中信科移動也因此被譽為中國移動通信標準領域的“黃埔軍校”。
孫韶輝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國家的認可,他在人民大會堂榮獲了“全國勞動模范”的稱號。這位移動通信科技工作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科技報國的精神,他的故事激勵著更多人為國家的科技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