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近日披露,英偉達正在收縮其DGX Cloud云計算服務規模。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家芯片巨頭已大幅減少針對企業客戶的推廣力度,轉而將大部分算力資源投入內部研發項目。此前,英偉達曾計劃通過DGX Cloud向銀行、制藥等大型企業直接出租AI服務器,但該業務發展明顯低于預期。
市場分析指出,定價策略成為阻礙業務擴張的關鍵因素。多位協助企業談判云服務的專業人士透露,DGX Cloud的服務器租賃價格顯著高于亞馬遜AWS、微軟Azure等傳統云服務商,導致AI開發者群體接受度較低。目前,英偉達內部團隊正使用這些服務器資源進行新一代芯片設計和AI模型開發。
盡管DGX Cloud業務負責人Alexis Black Bjorlin否認戰略調整,強調"內部與客戶需求同樣重要",但財報披露的變化暴露了真實動向。最新季度財報中,英偉達首次未提及云服務支出承諾中DGX Cloud的具體占比,而此前多個季度均明確列出相關數據。這一變化被解讀為外部客戶優先級下降的信號。
在收縮云業務的同時,英偉達正加速布局量子計算領域。量子計算獨角獸PsiQuantum近日宣布完成10億美元融資,英偉達風險投資部門參與其中。這是該公司半年內第二次投資量子計算賽道,CEO黃仁勛對量子技術的態度發生戲劇性轉變——從今年1月的"數十年后才能實用"到3月公開道歉并收回質疑言論,如今已通過戰略合作將量子硬件與AI芯片深度整合。
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開發可在GPU上運行的量子算法,重點突破量子算法軟件、GPU-QPU集成等關鍵技術。這一戰略轉向與黃仁勛在GTC技術峰會"量子日"上的表態高度吻合,當時他推出的CUDA-Q平臺正是"量子計算+AI"的核心載體。
全球量子計算領域正迎來投資熱潮。芬蘭初創公司IQM完成3.2億美元融資躋身獨角獸行列,美國Infleqtion通過SPAC上市估值達18億美元。市場觀察人士指出,資本密集布局標志著量子計算商業化進入實質階段。英偉達的連續出手,凸顯其對下一代計算技術的戰略重視。
財務數據顯示,英偉達業務基本面依然強勁。2026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公司收入達467億美元,同比增長55%;凈利潤264億美元,同比增長60%。截至9月12日美股收盤,英偉達股價報177.82美元,市值維持在4.3萬億美元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