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8日晚,廣東茂名上空劃過一道耀眼的火光,一場罕見的隕石雨降臨這座濱海城市。據初步統計,此次降落的隕石總重量達423公斤,其中最大的一塊主體隕石重達251公斤,僅次于我國著名的吉林一號隕石,成為國內第二大石隕石。這一發現立即引發了科學界和收藏界的廣泛關注。
事件初期,隕石降落的消息迅速在網絡上傳播,眾多目擊者拍攝到了隕石劃破夜空的壯觀景象。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關于隕石具體落點的信息卻逐漸消失,網絡上開始出現各種猜測:有人認為隕石可能墜入大海,也有人懷疑它在穿越大氣層時已完全燃燒殆盡。直到6月1日,一段挖掘隕石的視頻突然出現在網絡上,才讓這場"隕石失蹤案"有了新的進展。
視頻顯示,這塊重達251公斤的隕石被發現時,躺在一個直徑1.2米、深度1.5米的撞擊坑中。這一發現立即引發了爭議,不少網友質疑視頻的真實性,認為"500斤的隕石不可能只砸出這么小的坑",甚至有人猜測這是有人將隕石提前放入挖好的坑中制造的假象。
針對這些質疑,科學界給出了專業解釋。隕石坑的大小并非僅由隕石質量決定,而是受到多重因素影響:隕石進入大氣層的角度、最終降落速度,以及撞擊地面的泥土軟硬度等。例如,當質量較大的隕石以垂直高角度進入大氣層時,若能保持宇宙中的高速(每秒42千米)沖擊地面,形成的撞擊坑可達隕石大小的1000倍。美國亞利桑那隕石坑就是典型案例,其周邊收集的隕石重達幾十噸,而撞擊坑直徑卻有1200米,深度達180米。
相反,如果隕石質量較小且以低角度進入大氣層,其速度會大幅降低。當速度小于每秒100米且撞擊柔軟地面時,可能只會形成與隕石大小相當的坑,甚至不會留下明顯痕跡。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隕石——霍巴隕石(重達66噸)降落時就沒有形成明顯撞擊坑,科學推測它是以極低角度進入大氣層,導致速度大幅降低,最終實現"漂浮式"落地。
具體到茂名隕石的情況,科學界認為其撞擊在松軟的土層上,撞擊坑的大小不能僅憑500斤的質量來推斷,而需結合其進入大氣層的角度和最終降落速度。事實上,只要沖擊速度超過每秒100米,即使在軟土地面降落,隕石體也會碎裂;當速度達到每秒500米左右時,撞擊產生的洞穴或漏斗狀坑穴會比隕石體大得多,且隨速度增加而增大。因此,茂名隕石形成現有大小的撞擊坑是完全可能的。
隨著茂名隕石獲得國際命名,其經濟價值也成為關注焦點。雖然目前沒有公開的交易記錄,但參照國內其他球粒隕石每克200至300元的價格估算,這塊總重423公斤的隕石價值可能在8460萬元至1.27億元之間。考慮到這塊251公斤的主體隕石是罕見的定向隕石,具有更高的科研和收藏價值,其實際交易價格可能會更高。業內人士預測,部分樣品可能以低于200元/克的價格成交,而另一些優質樣品則可能超過300元/克。
此次茂名隕石事件不僅為科學界提供了寶貴的研究樣本,也讓公眾看到了隕石收藏的巨大潛力。一場突如其來的隕石雨,一次尋找隕石的探險,可能帶來數千萬元的財富,這正是隕石的獨特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