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上,AI賦能基層治理的創新實踐成為焦點。中國移動重慶公司打造的“AI+基層治理”展區,通過數字技術重構城市治理邏輯,為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解決方案。
作為數字重慶建設的核心支撐,中國移動重慶公司構建了覆蓋“云端-邊緣-終端”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依托5G網絡與算力集群的深度融合,形成智能開放、綠色安全的數據流通體系,使基層治理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在渝中區石油路街道,這種轉型已顯現顯著成效——通過部署物聯感知設備,街道實時掌握托育機構、運動場地、便民診所等八大服務場景的運營數據,可視化大屏上跳動的數字勾勒出基層服務的活力圖譜。
面對山城復雜的地形與千萬級人口需求,石油路街道創新提出“嵌入融合、一圈多能”理念,構建起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教育、醫療、養老等關鍵服務被精準嵌入居民日常動線,小巷公交的延伸更打通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社區通過“資源大體檢”建立動態清單,將閑置空間轉化為共享書房、社區食堂等公共空間,讓每平方米資源都產生服務價值。
居民需求的精準對接是治理效能提升的關鍵。街道搭建“線上+線下”雙渠道收集機制:線上“民呼我為”熱線24小時響應,線下網格員定期走訪,形成“保基本、提品質、促發展”三張需求清單。智能系統將需求分類為緊急救助、便民服務等五類,通過算法匹配最優資源,使問題解決效率提升40%。居民只需打開“幸福寶”小程序,即可查看周邊服務分布,實現“需求一鍵觸達,服務一步到位”。
這種“感知-決策-響應-評估”的全鏈條治理模式,已在渝中、兩江新區、合川等多個區域落地。基于“5G+AIoT”技術底座與“BASIC6”科創計劃,基層治理擺脫了“人海戰術”的局限,轉向“數智智治”。例如在老舊小區改造中,系統通過分析居民出行熱力圖,優化公交站點布局;在應急管理中,物聯設備自動預警消防隱患,指揮中心即時調度處置。
中國移動重慶公司正持續深化技術融合,將AI能力延伸至社區安防、環境監測等更多場景。通過構建“城市治理大腦”,實現跨部門數據共享與業務協同,讓基層治理既有“智慧大腦”的精準決策,又有“神經末梢”的靈敏響應。這種變革不僅提升了城市運行效率,更讓居民感受到“數字溫度”——從幼兒園接送的便捷,到社區醫院的智能導診,科技正悄然重塑著山城百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