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 Inclusion·外灘大會的圓桌論壇上,宇樹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興興分享了他對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融合的深刻見解。這位科技企業領袖坦言,盡管AI在文本生成和圖像創作領域已展現出超越絕大多數人類的能力,但真正實現AI在現實場景中的高效應用仍面臨諸多障礙。
王興興的創業歷程與AI技術發展軌跡緊密交織。他回憶道,2011年接觸AI技術時,這個領域還處于學術研究的邊緣地帶,可供參考的學習資料極為有限。當時經過初步探索后,他判斷該領域短期內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便將研究重心轉向其他方向。"這可能是我職業生涯中最遺憾的決策之一,"他坦陳,"不過大模型技術的爆發式發展,終于為AI與機器人深度融合開辟了可行路徑。"
當前科技界熱議的具身智能概念,正是王興興團隊重點突破的方向。這種技術旨在賦予機器人類通用的認知能力,使其能夠自主感知環境、制定行動方案并執行復雜任務。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跨越三道技術門檻:高質量數據獲取、多模態算法優化以及控制系統的精準適配。
數據獲取環節存在顯著短板。現有機器人訓練數據不僅數量不足,質量也參差不齊,數據利用效率亟待提升。算法層面則面臨多模態信息融合的挑戰,特別是如何將視覺、聽覺等不同類型的數據進行有效整合。最棘手的問題在于控制指令的生成——即便AI能夠生成逼真的家務操作視頻,要將這些視覺信號轉化為機器人可執行的精確指令,仍需要突破關鍵技術瓶頸。
作為硬件制造企業的掌舵人,王興興特別關注組織管理模式的革新。隨著企業規模擴張,如何保持跨部門協作效率成為新課題。"在AI驅動的創新時代,傳統管理方式可能不再適用,"他指出,"我們需要探索更靈活的組織架構,以適應快速迭代的技術發展需求。"
盡管面臨重重挑戰,這位科技企業家對行業前景充滿信心。他認為AI技術的普及極大降低了創新創業門檻,為年輕創業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現在即使是小規模團隊,也能借助AI工具實現顛覆性創新,"他強調,"這個時代最寶貴的品質是敏銳的學習能力和勇于實踐的精神。"
對于有志投身科技浪潮的后來者,王興興給出務實建議:摒棄對過往經驗的依賴,系統掌握前沿技術知識,以開放心態擁抱變革。"AI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唯有持續學習、快速迭代,才能在競爭中占據先機,"他總結道,"在這個充滿可能性的時代,每個創新者都有機會在技術荒原上培育出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