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轉型”、“智能制造”與“工業互聯網”等國家戰略的強勁推動下,中國制造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智能化、網絡化、平臺化邁進。據統計,至2024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在全球的比重已突破30%,彰顯了其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這一進程中,工業控制系統(ICS)與工業互聯網(IIOT)等新興技術的廣泛引入,使得原本相對封閉的生產系統開始與IT系統、云平臺及第三方服務商等外部系統深度融合,制造企業網絡邊界大幅延伸,攻擊面隨之擴大,安全挑戰日益嚴峻。
為應對這一挑戰,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與指導性標準,明確要求制造業加強網絡邊界安全防護,確保關鍵業務系統、核心控制網絡及生產數據的安全可控。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及《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均強調了關鍵系統與重要數據的重點保護;工信部發布的《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防護指南》明確指出,需通過工業防火墻、網閘等設備實現工業控制網絡間的邏輯隔離;同時,《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2.0》也對不同等級的安全防護提出了具體要求。
在行業標準與技術體系的引導下,制造企業正積極構建更加完善的邊界安全防護體系。《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提出,需加強邊界防護、訪問控制、數據安全等多個領域的技術標準建設;而《工業控制系統安全標準框架》則建議構建“分層分域、邊界清晰”的控制系統架構。IEC62264-1構建的制造企業五層模型中,也強調了生產管理層與過程監控層之間的網絡安全防護。
智能制造與工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邊界隔離技術提出了迫切需求。制造企業廣泛部署MES、ERP、工業數據平臺等系統,與OT網絡的數據流轉成為剛需,邊界安全隔離技術因此成為關鍵基礎設施,既要保障數據流轉,又要確保系統安全。
然而,當前行業仍面臨諸多痛點與挑戰。生產系統與外部系統間的數據交互頻繁,亟需安全可控的跨域傳輸通道;ICS系統普遍防護薄弱但價值高,一旦遭受攻擊,將嚴重影響生產連續性和安全性;同時,各級合規審計與等級保護測評也對邊界隔離設備提出了明確指標和驗收要求。
為此,構建以網閘、光閘、工業防火墻等為核心的邊界安全隔離解決方案,已成為制造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必然選擇。該方案旨在通過部署邊界隔離設備,實現關鍵生產系統與外部系統之間的安全隔離,防止未授權訪問與惡意入侵,構建“縱深防御,隔離為先”的工業網絡安全架構。
在具體實施方案上,制造業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不同類型的邊界隔離技術。例如,工業單向光閘方案適用于關鍵數據上報、安全等級高且數據只需上傳不需下發的場景;工業網閘方案則適用于需頻繁進行生產與管理系統雙向數據交互的工廠;工業防火墻方案則適用于非關鍵數據交互、需要訪問控制而非強隔離的業務區域。還可以采用光閘與工業防火墻組合方案或網閘與工業防火墻組合部署方案,以滿足不同場景下的安全需求。
在對比不同設計方案時,綜合考慮安全隔離強度、協議適配能力、策略控制粒度、成本與維護等因素,推薦制造業采用“網閘+工業防火墻”組合部署方案。該方案兼具安全全面、策略靈活、協議兼容性強、可審計合規等多重優勢,能夠滿足制造企業復雜多變的網絡安全需求。
該方案還支持分層部署、高可用性及云化趨勢適配等特點,能夠降低單點故障風險,與工業云、數據中臺、遠程運維平臺等無縫集成,提供統一策略平臺與可視化監控,降低運維成本,提升整體安全防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