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對物聯網基礎設施布局的持續強化,物聯網技術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工信部近期發布的《推進移動物聯網“萬物智聯”發展通知》明確提出,至2027年,我國將建立起基于4G(含LTE-Cat1)與5G技術的移動物聯網生態體系,特別強調了高精度定位技術的研究、標準制定及測試驗證,并鼓勵5G RedCap、北斗衛星導航與4G LBS技術的融合創新。
在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定位技術作為物聯網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正步入快速成長的黃金時期。從RFID到LBS,定位技術的應用場景不斷擴展,為各行各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RFID定位技術雖有應用,但受限于成本和技術瓶頸。而LBS技術,得益于蜂窩通訊模組價格的顯著下降,正逐步成為動態場景管理的新寵。LBS技術憑借蜂窩網絡的廣泛覆蓋,能夠實現對跨區域移動資產的實時追蹤,如物流車輛、共享設備等,其米級定位精度確保了運輸過程的全程可視化,有效提升了運營效率。
LBS技術的多模融合特性,結合GNSS、藍牙、WIFI和UWB等多種技術,能夠靈活適應各種復雜場景,確保定位的連續性和準確性。這一特性使其在物流、出行、智能制造等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然而,多模態定位設備的協同需要大量資源,軟硬件邏輯難以通用,導致開發成本高昂,限制了其廣泛應用。
在實際應用中,LBS技術正助力企業實現資產管理的精細化。以某物流企業為例,通過在料架上安裝Tenzone天蹤物聯的定位器模塊,將貨物與料架綁定,實現了運輸途中的實時位置追蹤。管理人員可通過手機APP或小程序隨時查看貨物位置,同時,天蹤開發的定位器還能捕捉料架狀態,自定義電子圍欄,實現快速盤點和資產防丟。
在資產管理領域,4G/5G定位技術的深度應用正成為行業趨勢,續航能力和軟件易用性成為兩大核心要素。長續航的定位終端確保了資產位置數據的持續采集與更新,為精細化管理提供了基礎。而簡潔直觀的軟件界面和操作邏輯,降低了使用門檻,使定位功能真正融入日常工作流程。
在此背景下,一批專注于動態資產定位的企業應運而生。以Tenzone天蹤物聯為例,該公司注重資產管理邏輯和用戶使用便捷性研究,其硬件定位精確,軟件能夠處理海量數據并發出圍欄警報,幫助客戶節約人力,提升管理效率。
4G定位技術正在重塑各行業的管理范式。在物流與供應鏈領域,溫濕度傳感器與LBS定位技術的結合,實現了全鏈路透明化。例如,京東冷鏈采用移遠通信多模模組,實時監控藥品和生鮮的環境數據,確保全程溫控合規。而在城市治理方面,通信模組廠商與垂直場景方案商的合作,形成了完整的產業協同生態,推動了精準化安全防控的實現。
隨著5G-A通感一體、6G星地融合定位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物聯網定位技術正從基礎功能升級為核心生產要素。據預測,到2030年,全球蜂窩物聯網連接數將突破90億,其中LBS相關應用占比超過40%。通過“定位數據+AI”的協同范式,物聯網定位技術不僅重構了傳統業務流程,還催生了智能決策、資產增值等創新價值,推動了產業的數智化轉型。